Friday, June 29, 2007
Friday, June 22, 2007
Second Life
Second life is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that gives you a second life.
In this world, you can do anything you want, it's limited only by your imagination.
This is not a game only, in fact, you can work, do business, etc.
I got to know this world from my colleagues, they organize conferences in this world, the speakers are able to give presentations in a conference room in our school, it's really amazing.
In this world, you can do anything you want, it's limited only by your imagination.
This is not a game only, in fact, you can work, do business, etc.
I got to know this world from my colleagues, they organize conferences in this world, the speakers are able to give presentations in a conference room in our school, it's really amazing.
Monday, June 18, 2007
好日子就要来了
今天得到消息,老婆拿到签证,同时机票也定下了,团聚指日可待,真是太高兴了。
尽管今天起了大早到外地开会,回来已经六点多了,累的不行,不过打开邮箱看到email的时候还是足足笑了一分钟,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像是当时谈恋爱的感觉。
忍不住幻想一下二十天后在机场见到老婆时候的表现,嘿嘿,其实已经幻想了无数次了,不过始终想不出应该怎么做。就看临场发挥吧。
18/06/2007,又一个重要的日子,有点像是订婚纪念日。
尽管今天起了大早到外地开会,回来已经六点多了,累的不行,不过打开邮箱看到email的时候还是足足笑了一分钟,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像是当时谈恋爱的感觉。
忍不住幻想一下二十天后在机场见到老婆时候的表现,嘿嘿,其实已经幻想了无数次了,不过始终想不出应该怎么做。就看临场发挥吧。
18/06/2007,又一个重要的日子,有点像是订婚纪念日。
Friday, June 15, 2007
五个月没写blog了
一转眼已经五个月没写blog了,一来由于很少用windows,而在linux下边firefox访问live space总是出错,二来最近也确实很忙。不过忙归忙,很多有意义的事儿还是应该记一下,所以下了决心把live space移到这里,转移blog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里面有图片的。
这五个月中,自从过完年就开始忙文章,四月份投出去,稍稍休息了一周,之后又开始Re-search,看文章,看书,主要是天气不好,也没怎么动。
这个月初去了Avignon开会,由于我也没投文章纯属凑热闹,倒也轻松自在。投的文章review最近也陆续回来了,都是weak accept,就等TPC做决定了,但愿能收了。
老婆过来的事儿已经万事具备,只欠签证了,但愿一切顺利,七月能来法。先偷着乐一下。
国内的答辩要延期了,到明年六月份,在此之前要再发一篇sci,还要有一篇journal,估计在搭上一两个ei,时间紧,任务重啊。
今天得到消息,周一要去Quimper开会,讲一下前阶段的工作。又要作PPT了,三天,周末又要加班了。
自从四月份扔了文章后,坚持去健身房已经初见成效,再坚持一个月,等老婆来了,吓她一跳。
这五个月中,自从过完年就开始忙文章,四月份投出去,稍稍休息了一周,之后又开始Re-search,看文章,看书,主要是天气不好,也没怎么动。
这个月初去了Avignon开会,由于我也没投文章纯属凑热闹,倒也轻松自在。投的文章review最近也陆续回来了,都是weak accept,就等TPC做决定了,但愿能收了。
老婆过来的事儿已经万事具备,只欠签证了,但愿一切顺利,七月能来法。先偷着乐一下。
国内的答辩要延期了,到明年六月份,在此之前要再发一篇sci,还要有一篇journal,估计在搭上一两个ei,时间紧,任务重啊。
今天得到消息,周一要去Quimper开会,讲一下前阶段的工作。又要作PPT了,三天,周末又要加班了。
自从四月份扔了文章后,坚持去健身房已经初见成效,再坚持一个月,等老婆来了,吓她一跳。
Thursday, June 14, 2007
tikz,不错!
1月18日
tikz,不错!
前几天又和小老板学了一手儿,从前在用latex做slides的时候都是用xfig画图,然后导出为pdf然后在latex里includegraphics。几道工序麻烦不说,主要是出的图太ugly了,当时还不觉得,看了小老板做的slides才发现人家的图才叫个漂亮!弧形的连线,淡淡的配色,美观大方。小老板热情的向我介绍了pgf和tikz这两个工具,告诉我他的图就是用这个做的。
pgf和tikz是latex的两个package,pgf是基本模块,用来实际作图,tikz是一个前端模块,提供用户友好的命令。
于是下载,安装,看帮助。
帮助写的很好,上来是两个简单的tutorial,看得兴趣盎然。
原来这是一套用命令“作图”的工具,就像写一个程序画出一个图来,一下令我回想起十几年前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上过几节计算机课,最后上机的时候就用basic画了房子。怎么写来着?line (0,0) (10,20)?哈哈,完全忘了。
之后用上了c,后来什么各种各样的图形引擎也都出来了。现在居然又来用这么原始的方法?
不过很快就发现,其实一点儿也不原始,而是非常先进!
在latex里面写上一些代码,就可以在输出的pdf文件中得到漂亮的图。而且非常精确,随位置的控制精确到每个point。tixz提供了丰富的命令,属性,图形库,应有尽有。
看了两个tutorial便迫不及待了,刚好最近又要作报告,正在准备slides,于是在svn里开了个分支,把所有图都换成tixz的。本来以为来不及赶在报告之前,谁知忙了一天多,居然搞定了,喜出望外。
6:43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2)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学术研究
评论
Gunter's Computer Vision
还是这么认真好学!从每个细节上收获快乐!敬佩+学习!!!
4月14日 10:41
(http://FaceAnimStation.spaces.live.com/)
(没有名称)
你居然还记得basic里面的命令怎么写,佩服佩服
3月22日 1:19
(http://eileenliu618.spaces.live.com/)
tikz,不错!
前几天又和小老板学了一手儿,从前在用latex做slides的时候都是用xfig画图,然后导出为pdf然后在latex里includegraphics。几道工序麻烦不说,主要是出的图太ugly了,当时还不觉得,看了小老板做的slides才发现人家的图才叫个漂亮!弧形的连线,淡淡的配色,美观大方。小老板热情的向我介绍了pgf和tikz这两个工具,告诉我他的图就是用这个做的。
pgf和tikz是latex的两个package,pgf是基本模块,用来实际作图,tikz是一个前端模块,提供用户友好的命令。
于是下载,安装,看帮助。
帮助写的很好,上来是两个简单的tutorial,看得兴趣盎然。
原来这是一套用命令“作图”的工具,就像写一个程序画出一个图来,一下令我回想起十几年前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上过几节计算机课,最后上机的时候就用basic画了房子。怎么写来着?line (0,0) (10,20)?哈哈,完全忘了。
之后用上了c,后来什么各种各样的图形引擎也都出来了。现在居然又来用这么原始的方法?
不过很快就发现,其实一点儿也不原始,而是非常先进!
在latex里面写上一些代码,就可以在输出的pdf文件中得到漂亮的图。而且非常精确,随位置的控制精确到每个point。tixz提供了丰富的命令,属性,图形库,应有尽有。
看了两个tutorial便迫不及待了,刚好最近又要作报告,正在准备slides,于是在svn里开了个分支,把所有图都换成tixz的。本来以为来不及赶在报告之前,谁知忙了一天多,居然搞定了,喜出望外。
6:43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2)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学术研究
评论
Gunter's Computer Vision
还是这么认真好学!从每个细节上收获快乐!敬佩+学习!!!
4月14日 10:41
(http://FaceAnimStation.spaces.live.com/)
(没有名称)
你居然还记得basic里面的命令怎么写,佩服佩服
3月22日 1:19
(http://eileenliu618.spaces.live.com/)
2007年的第一个800米
1月12日
2007年的第一个800米
几周的高强度工作之后浑身难受,从这儿到这儿全不舒服(想象一下手部动作),于是取回球鞋,去操场跑了两圈儿,出了点儿小汗,好多了。
坚持锻炼,健康的2007,迎接奥运。
6:23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3)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评论
Gunter's Computer Vision
大哥,800米也叫跑步么?原来一个长跑教练说跑3000米以下跟不跑一个样。共勉!!!
4月14日 10:38
(http://FaceAnimStation.spaces.live.com/)
云中漫步者
新年多出好PP呀!
1月14日 22:41
(http://alwayscy.spaces.live.com/)
雪球儿
真是高难度的想象呀!
不过,年纪都大了,健康最重要。祝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
1月14日 0:59
(http://rainniezhang.spaces.live.com/)
2007年的第一个800米
几周的高强度工作之后浑身难受,从这儿到这儿全不舒服(想象一下手部动作),于是取回球鞋,去操场跑了两圈儿,出了点儿小汗,好多了。
坚持锻炼,健康的2007,迎接奥运。
6:23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3)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评论
Gunter's Computer Vision
大哥,800米也叫跑步么?原来一个长跑教练说跑3000米以下跟不跑一个样。共勉!!!
4月14日 10:38
(http://FaceAnimStation.spaces.live.com/)
云中漫步者
新年多出好PP呀!
1月14日 22:41
(http://alwayscy.spaces.live.com/)
雪球儿
真是高难度的想象呀!
不过,年纪都大了,健康最重要。祝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
1月14日 0:59
(http://rainniezhang.spaces.live.com/)
别了,2006
12月31日
别了,2006
别了,2006!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转瞬即逝的365天,突然有了一种想要回忆一下这一年的冲动,却发现能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的事儿已经不多了。好在还有blog,随手翻翻,有些事情仍历历在目,有些事情却已恍若隔世。
这一年,第一次坐了飞机,第一次走出国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激动,有兴奋,有孤独,有失望。
这一年,第一次远离心爱的人们,电话,skype,msn,blog变得如此重要。
这一年,有论文发表,没有激动,更多无奈。
这一年,学会了喝咖啡,只是为了boost一天的工作。
这一年,开始看新雨丝,关心反伪科学。
这一年,开始看牛博网,读一些有趣的文字。
这一年,开始用RSS读新闻,越来越懒。
这一年,习惯了看wiki。
这一年,许多同学结婚,只能在心里祝福,希望他们在围城里不断发现新大陆。
这一年,老妈55,光荣退休。
这一年,地球上和地球外发生了好些和我关系看似不大其实挺大的事儿。
这一年,农民兄弟们告別了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这一年,青藏铁路通车,有机会咱也坐一次。
这一年,神六上天,有机会咱也上一次。
这一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扩充到八荣八耻了,继续学习。
这一年,三峡蓄水,白鰭豚只能住水族馆了。
这一年,鸟巢盖好,水立方也吹起来了。
这一年,真实版泰坦尼克在埃及重演,这个咱还是别试了。
这一年,伊拉克还在打,尽管老萨已经不在了。
这一年,钋210开始被用于暗杀了,威力令人毛骨悚然。
这一年,意大利变大力神了。
这一年,法国工人阶级兄弟反CPE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这一年,小泉下台,换了安培。
这一年,朝鲜核爆。
这一年,安南退休,阿加西退役,舒马赫退役。
这一年,魁北克变成Nation。
这一年,地球继续变暖,北极熊快没地方住了。
这一年,太阳系剩下八个行星了。
这一年,MAC也开始用Intel,个性还是搞不过市场。
这一年,Windows升到Vista,我却开始用Linux了。
这一年,澳洲的“鳄鱼邓迪“走了,他叫Stephen Robert Irwin。
这一年,王选老师走了,马季老师走了,邹承鲁先生走了。
这一年,还有最后一天,不知道还有什么悬念?
喧嚣而又混乱的一年,我只能竭尽全力在这漂泊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8:57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别了,2006
别了,2006!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转瞬即逝的365天,突然有了一种想要回忆一下这一年的冲动,却发现能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的事儿已经不多了。好在还有blog,随手翻翻,有些事情仍历历在目,有些事情却已恍若隔世。
这一年,第一次坐了飞机,第一次走出国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激动,有兴奋,有孤独,有失望。
这一年,第一次远离心爱的人们,电话,skype,msn,blog变得如此重要。
这一年,有论文发表,没有激动,更多无奈。
这一年,学会了喝咖啡,只是为了boost一天的工作。
这一年,开始看新雨丝,关心反伪科学。
这一年,开始看牛博网,读一些有趣的文字。
这一年,开始用RSS读新闻,越来越懒。
这一年,习惯了看wiki。
这一年,许多同学结婚,只能在心里祝福,希望他们在围城里不断发现新大陆。
这一年,老妈55,光荣退休。
这一年,地球上和地球外发生了好些和我关系看似不大其实挺大的事儿。
这一年,农民兄弟们告別了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这一年,青藏铁路通车,有机会咱也坐一次。
这一年,神六上天,有机会咱也上一次。
这一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扩充到八荣八耻了,继续学习。
这一年,三峡蓄水,白鰭豚只能住水族馆了。
这一年,鸟巢盖好,水立方也吹起来了。
这一年,真实版泰坦尼克在埃及重演,这个咱还是别试了。
这一年,伊拉克还在打,尽管老萨已经不在了。
这一年,钋210开始被用于暗杀了,威力令人毛骨悚然。
这一年,意大利变大力神了。
这一年,法国工人阶级兄弟反CPE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这一年,小泉下台,换了安培。
这一年,朝鲜核爆。
这一年,安南退休,阿加西退役,舒马赫退役。
这一年,魁北克变成Nation。
这一年,地球继续变暖,北极熊快没地方住了。
这一年,太阳系剩下八个行星了。
这一年,MAC也开始用Intel,个性还是搞不过市场。
这一年,Windows升到Vista,我却开始用Linux了。
这一年,澳洲的“鳄鱼邓迪“走了,他叫Stephen Robert Irwin。
这一年,王选老师走了,马季老师走了,邹承鲁先生走了。
这一年,还有最后一天,不知道还有什么悬念?
喧嚣而又混乱的一年,我只能竭尽全力在这漂泊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8:57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Latex,想说爱你不容易
11月9日
Latex,想说爱你不容易
自从爱上Latex后,每天都要和他一起工作,写文章,做ppt,无所不能,方便极了。以至于一时冲动,将系统换成linux,好让Latex也能在自己家工作了。直到有一天......
由于过几天有一个conference要交introduction,要求用IEEE的双栏格式,嘿嘿,这个Latex最拿手了,只要下载一个class就可以轻松把文章format成需要的格式了。于是动手,没用十分钟,搞定了,窃喜再也不用像在word下一点一点修改格式,字体,段落,分栏...... 正高兴着呢,编译输出的一行小字引起了俺作为一个曾经的程序员的本能反应,仔细看了一下,这是IEEE的class文件输出的一个提示:
** Conference Paper **
Before submitting the final camera ready copy, remember to:
1. Manually equalize the lengths of two columns on the last page
of your paper;
2. Ensure that any PostScript and/or PDF output post-processing
uses only Type 1 fonts and that every step in the generation
process uses the US letter (8.5in X 11in) paper size.
提醒俺提交之前要检查页面设置,那就检查一下吧,一丝不苟嘛。这一检查不要紧,页面还真没设对,被设成A4的了,简单看了一下IEEE的帮助,发现人家本来默认就是letter啊,怎么不行呢?又仔细看了一遍帮助,原来事情还没那么简单:
由于Latex是由一系列工具集合在一起的一个工具包,所以每个都要正确配置才能保证最终的正确输出,好,配置。
按照说明修改默认纸张设置
- default paper size configuration -
pdfTeX and pdfLaTeX's default paper size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figuration
file/pdftex/config/pdftex.cfg. Within it, lines like:
page_width 8.5in
page_height 11in
determine the default paper size.
但是事情并不完全和说明的一样,现在的Latex系统已经变了样了,linux下的发行版叫tetex,他的配置文件已经变成了pdftexconfig.tex,这个文件用来代替原来的/pdftex/config/pdftex.cfg文件,他的路径有几个可能,最初的系统只有一个pdftexconfig.tex文件,在/tex/generic/config下,但是如果用户用texconfig配置过的话,会生成一个新的在~/.texmf-config/tex/generic/config下,这是为了每个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配置;如果使用texconfig-sys进行全局配置,则会在/../texmf-config/tex/generic/config下声称配置文件,供每个用户使用。三个文件的优先顺序是,用户,全局,系统。
修改了配置文件之后要让他生效,如果是用texconfig修改的,保存之后texconfig会自动重新生成相关文件;若是手工修改的,后面说怎么办。
配置完毕,重新编译,居然还是不行,很是诡异;上网搜索,没有结果,给的都是这个方法,奇怪,难道大家都行,就俺不行?人品有问题么?
怒发冲冠,搞了一个通宵,把能找到的文档都看了一遍,大部分是垃圾,把Latex系统的目录树仔细的研究了一遍,各种文件,各种工具都了解了一下,能修改的配置都试了,还是不灵。Latex本身也经历了几次卸载重装,可是输出的pdf死活就是a4的。而且,发现了另一个诡异的问题,无法输出dvi文件,文档上明明写的有命令选项,可是程序一执行就跟没看见似的,搞的俺不甚郁闷。凌晨4点半,实在挺不住,郁闷的睡了。
今早起来突然灵机一动,是不是俺的源文件的问题呢?毕竟IEEE提供的一个测试文档都可以工作的很好,可以输出dvi文件。
开干,仔细检查了编译输出,突然一个提示引起了俺的注意
/usr/share/texmf-var/fonts/map/pdftex/updmap/pdftex.map
为什么用的是pdftex?俺用的命令是latex阿,要知道这可是很重要的,tetex系统中pdfetex是处理核心,负责tex文件的处理,其他的什么latex,pdflatex,pdftex都是所谓的前端软件,负责和用户接口,实际上,他们都是指向pdfetex的链接,那是不是说他们都一样呢?不是!虽然执行的程序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自有相应的配置文件,所以运行的效果是不同的。latex的配置文件默认是不生成pdf文件而生成dvi文件的,可是俺的latex居然给出上面的提示,并且只能生成pdf而无视配置文件,的确奇怪。
再次检查源文件,发现了曾经让我困惑了一下但后来就忘了的一个选项
\usepackage[pdftex]{graphicx}
其中的pdftex现在显得格外刺眼,总算明白了,很可能是他在搞鬼,删之。带来一些列后果,原来文档中引用的pdf图片都不能识别了,没关系,全删,做个测试。这下好了,顺利的生成dvi。进一步修改了页面设置,也正确!这可令我喜出望外,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文档中的选项导致latex自动启用pdftex处理文档,从而忽略了latex的配置。修改文档回原来的样子,并且把所有的pdf图片转换为eps格式,latex->dvips->ps2pdf,终于一切尽在掌握了。
回头来看pdflatex和pdftex,试了几次修改配置,编译,都是不行,似乎他们忽略了pdftexconfig.tex,但是实际上问题并不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每次texconfig时候要都要完全执行几个命令,就可以保证配置正确:
texconfig init 初始化字体映射
texconfig conf 初始化搜索路径
texconfig paper letter or a4 设置页面,如果只运行texconfig则可以进入交互界面进行其它配置。
这样就可以正确设置了。
那为什么一开始这样设置不工作呢,问题出在源文件上,源文件中的任何显示设置都会覆盖配置文件中的设置,比如源文件中的
\documentclass[conference, 10pt, letterpaper]{IEEEtran}
就会覆盖掉配置文件中的页面设置。这不是废话!因为配置文件中的是默认设置阿。
Anywey, 总算可以得到想要的pdf了。
总结一下,
Latex用户独立的系统配置:
texconfig init 初始化字体映射
texconfig conf 初始化搜索路径
texconfig paper letter or a4 设置页面,如果只运行texconfig则可以进入交互界面进行其它配置。
Latex多用户公用的系统配置:
texconfig-sys
配置的优先级别:
源文件,用户,全局,系统
Graphicx package的选项pdftex会导致强制执行pdftex生成pdf,不生成dvi
\usepackage[pdftex]{graphicx}
哦哈哈哈哈,终于可以开始修改文章了,faint!
0:40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2)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学术研究
评论
Bing
试试,很爽的。
11月16日 3:55
(http://icelus1977.spaces.live.com/)
(没有名称)
呵呵,没用过latex,听起来蛮不错的阿。
11月13日 21:01
(http://kingtch.spaces.live.com/)
Latex,想说爱你不容易
自从爱上Latex后,每天都要和他一起工作,写文章,做ppt,无所不能,方便极了。以至于一时冲动,将系统换成linux,好让Latex也能在自己家工作了。直到有一天......
由于过几天有一个conference要交introduction,要求用IEEE的双栏格式,嘿嘿,这个Latex最拿手了,只要下载一个class就可以轻松把文章format成需要的格式了。于是动手,没用十分钟,搞定了,窃喜再也不用像在word下一点一点修改格式,字体,段落,分栏...... 正高兴着呢,编译输出的一行小字引起了俺作为一个曾经的程序员的本能反应,仔细看了一下,这是IEEE的class文件输出的一个提示:
** Conference Paper **
Before submitting the final camera ready copy, remember to:
1. Manually equalize the lengths of two columns on the last page
of your paper;
2. Ensure that any PostScript and/or PDF output post-processing
uses only Type 1 fonts and that every step in the generation
process uses the US letter (8.5in X 11in) paper size.
提醒俺提交之前要检查页面设置,那就检查一下吧,一丝不苟嘛。这一检查不要紧,页面还真没设对,被设成A4的了,简单看了一下IEEE的帮助,发现人家本来默认就是letter啊,怎么不行呢?又仔细看了一遍帮助,原来事情还没那么简单:
由于Latex是由一系列工具集合在一起的一个工具包,所以每个都要正确配置才能保证最终的正确输出,好,配置。
按照说明修改默认纸张设置
- default paper size configuration -
pdfTeX and pdfLaTeX's default paper size is determined by the configuration
file
page_width 8.5in
page_height 11in
determine the default paper size.
但是事情并不完全和说明的一样,现在的Latex系统已经变了样了,linux下的发行版叫tetex,他的配置文件已经变成了pdftexconfig.tex,这个文件用来代替原来的
修改了配置文件之后要让他生效,如果是用texconfig修改的,保存之后texconfig会自动重新生成相关文件;若是手工修改的,后面说怎么办。
配置完毕,重新编译,居然还是不行,很是诡异;上网搜索,没有结果,给的都是这个方法,奇怪,难道大家都行,就俺不行?人品有问题么?
怒发冲冠,搞了一个通宵,把能找到的文档都看了一遍,大部分是垃圾,把Latex系统的目录树仔细的研究了一遍,各种文件,各种工具都了解了一下,能修改的配置都试了,还是不灵。Latex本身也经历了几次卸载重装,可是输出的pdf死活就是a4的。而且,发现了另一个诡异的问题,无法输出dvi文件,文档上明明写的有命令选项,可是程序一执行就跟没看见似的,搞的俺不甚郁闷。凌晨4点半,实在挺不住,郁闷的睡了。
今早起来突然灵机一动,是不是俺的源文件的问题呢?毕竟IEEE提供的一个测试文档都可以工作的很好,可以输出dvi文件。
开干,仔细检查了编译输出,突然一个提示引起了俺的注意
/usr/share/texmf-var/fonts/map/pdftex/updmap/pdftex.map
为什么用的是pdftex?俺用的命令是latex阿,要知道这可是很重要的,tetex系统中pdfetex是处理核心,负责tex文件的处理,其他的什么latex,pdflatex,pdftex都是所谓的前端软件,负责和用户接口,实际上,他们都是指向pdfetex的链接,那是不是说他们都一样呢?不是!虽然执行的程序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自有相应的配置文件,所以运行的效果是不同的。latex的配置文件默认是不生成pdf文件而生成dvi文件的,可是俺的latex居然给出上面的提示,并且只能生成pdf而无视配置文件,的确奇怪。
再次检查源文件,发现了曾经让我困惑了一下但后来就忘了的一个选项
\usepackage[pdftex]{graphicx}
其中的pdftex现在显得格外刺眼,总算明白了,很可能是他在搞鬼,删之。带来一些列后果,原来文档中引用的pdf图片都不能识别了,没关系,全删,做个测试。这下好了,顺利的生成dvi。进一步修改了页面设置,也正确!这可令我喜出望外,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文档中的选项导致latex自动启用pdftex处理文档,从而忽略了latex的配置。修改文档回原来的样子,并且把所有的pdf图片转换为eps格式,latex->dvips->ps2pdf,终于一切尽在掌握了。
回头来看pdflatex和pdftex,试了几次修改配置,编译,都是不行,似乎他们忽略了pdftexconfig.tex,但是实际上问题并不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每次texconfig时候要都要完全执行几个命令,就可以保证配置正确:
texconfig init 初始化字体映射
texconfig conf 初始化搜索路径
texconfig paper letter or a4 设置页面,如果只运行texconfig则可以进入交互界面进行其它配置。
这样就可以正确设置了。
那为什么一开始这样设置不工作呢,问题出在源文件上,源文件中的任何显示设置都会覆盖配置文件中的设置,比如源文件中的
\documentclass[conference, 10pt, letterpaper]{IEEEtran}
就会覆盖掉配置文件中的页面设置。这不是废话!因为配置文件中的是默认设置阿。
Anywey, 总算可以得到想要的pdf了。
总结一下,
Latex用户独立的系统配置:
texconfig init 初始化字体映射
texconfig conf 初始化搜索路径
texconfig paper letter or a4 设置页面,如果只运行texconfig则可以进入交互界面进行其它配置。
Latex多用户公用的系统配置:
texconfig-sys
配置的优先级别:
源文件,用户,全局,系统
Graphicx package的选项pdftex会导致强制执行pdftex生成pdf,不生成dvi
\usepackage[pdftex]{graphicx}
哦哈哈哈哈,终于可以开始修改文章了,faint!
0:40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2)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学术研究
评论
Bing
试试,很爽的。
11月16日 3:55
(http://icelus1977.spaces.live.com/)
(没有名称)
呵呵,没用过latex,听起来蛮不错的阿。
11月13日 21:01
(http://kingtch.spaces.live.com/)
一个月没写blog
10月29日
一个月没写blog
整整一个月没写blog,努力回忆一下。
10月1号,国庆,学校的中国学生自办了一个晚会,大家做了菜,买了酒,也算热闹一下。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大盘鸡做的相当不错,主要是料下的足,够麻辣。一个是我们做的‘月饼’,板栗馅(板栗是树下拣的,嘿嘿),虽然外皮看上去像是烧饼,不过大家还是很给面子,每人吃四分之一块儿还没够。
前些天乒乓球俱乐部举行比赛,结果国人全部落马,被老外逞了一下威风,主要原因是我去晚了,没参加单打。哈哈,这个玩笑开大了。
不知到从什么时候起,有一直猫经常光顾我的宿舍,我猜想是由于一次我买了一盒coissant放在床前的冰箱上,被它闻到了,跳进来,结果把旁边的一饭盒两开水弄到地上了,当时我还以为是窗帘刮掉的。结果每到周末它就过来晃晃,讨点吃的。老外的猫,专爱吃coissant,连肉都不吃。
系里搞了一个学术活动,每个博士去讲讲自己的工作,俺也去了,前一天才通知我,赶紧准备ppt,嘿嘿,当然是用latex了,准备抛弃office一套东西了。结果上去20分钟,什么都没讲,老板还夸了我一下,我知道其实她也不是真的在夸我,汗!
接下来还有一个更大的会议,还要去做presentation,这个要好好准备了,每天看文章,连toussaint节都没得过了,9天的假呢。不过话说回来,无心过节。
21:07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一个月没写blog
整整一个月没写blog,努力回忆一下。
10月1号,国庆,学校的中国学生自办了一个晚会,大家做了菜,买了酒,也算热闹一下。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大盘鸡做的相当不错,主要是料下的足,够麻辣。一个是我们做的‘月饼’,板栗馅(板栗是树下拣的,嘿嘿),虽然外皮看上去像是烧饼,不过大家还是很给面子,每人吃四分之一块儿还没够。
前些天乒乓球俱乐部举行比赛,结果国人全部落马,被老外逞了一下威风,主要原因是我去晚了,没参加单打。哈哈,这个玩笑开大了。
不知到从什么时候起,有一直猫经常光顾我的宿舍,我猜想是由于一次我买了一盒coissant放在床前的冰箱上,被它闻到了,跳进来,结果把旁边的一饭盒两开水弄到地上了,当时我还以为是窗帘刮掉的。结果每到周末它就过来晃晃,讨点吃的。老外的猫,专爱吃coissant,连肉都不吃。
系里搞了一个学术活动,每个博士去讲讲自己的工作,俺也去了,前一天才通知我,赶紧准备ppt,嘿嘿,当然是用latex了,准备抛弃office一套东西了。结果上去20分钟,什么都没讲,老板还夸了我一下,我知道其实她也不是真的在夸我,汗!
接下来还有一个更大的会议,还要去做presentation,这个要好好准备了,每天看文章,连toussaint节都没得过了,9天的假呢。不过话说回来,无心过节。
21:07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爱上LaTex
9月28日
爱上LaTex
此事源于开学注册,要写一个半年的rapport。
写了几页纸,发给老板过目,几天之后回复,曰:
“首先,你应该用LaTex编辑你的文档,这样看起来更方便”
。。。。。。。
汗!方才想起自己给老板发了一个doc过去,以前都是先转pdf的,这次居然忘记了,俺的msword可是盗版的啊。
不过令我感到以外的是,老板居然这么看重这个LaTex。使我不得不try一下了。
其实对于LaTex已经久仰大名,号称是学术界最流行的文档编辑器了,用来制造具有专业印刷水准的文档,是广大科研人员出版paper之必备工具。
下载,安装。
第一,类似于写程序源代码之后编译生成结果的风格让我感到很cool,使我找到了久违的编程的感觉!
第二,出来的东西的确很漂亮!
第三,文档中各种引用,修改起来非常方便,完全不用像在word中一样,加了一个引用,后面所有序号的对他们的引用全部要修改(简直是恶梦,抑或是俺比较笨,没有找到word中的相关功能)
给小老板回信顺便告诉他我爱上了LaTex,小老板回信告诉我,(Je l'aime) est un peu fort pour un logiciel informatique. 无语
昨天下午和小老板在大厅喝咖啡,顺便讨论问题,另一老外开始和我们一起喝咖啡,看到老板手里拿的我的报告,一句话都没说拿过去,用笔在上面圈圈点点,我心里有点发毛,莫非是一数学大牛,看到俺的公式不爽? 正疑惑间,他把报告还给了老板。 拿过来看了一眼,faint,居然是在用LaTex的标记帮我修改文章的格式!
老板看到俺惊异的眼神,指了指那人的Tshirt,我从一堆乱七八糟的法语中间一眼就看到Tex几个字母,考,传说中的LaTex发烧友?
那人开始说话,英语,很快,大意是他讲一门课,关于LaTex的,不过他总是让别人帮他讲。我不解,问为啥。他说他喜欢打字。I love typing。
我继续无语,对之敬佩入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
加一些Latex的链接:
哈哈,其实什么都不用写,直接google latex就好了
另外,和latex配合的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工具bibtex看起来也不错,简单使用了一下,发现他似乎太自动了,所有文献的编号的都是自动的,想改都改不了(抑或是俺还没找到正确的方法也有可能)。
15:02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1)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学术研究
评论
(没有名称)
ton article est si cool!!
bon courage!!
mais je ne sais pas LaTex,est-ce qu'il est un logiciel français???
10月1日 18:39
(http://lilianfrancais.spaces.live.com/)
爱上LaTex
此事源于开学注册,要写一个半年的rapport。
写了几页纸,发给老板过目,几天之后回复,曰:
“首先,你应该用LaTex编辑你的文档,这样看起来更方便”
。。。。。。。
汗!方才想起自己给老板发了一个doc过去,以前都是先转pdf的,这次居然忘记了,俺的msword可是盗版的啊。
不过令我感到以外的是,老板居然这么看重这个LaTex。使我不得不try一下了。
其实对于LaTex已经久仰大名,号称是学术界最流行的文档编辑器了,用来制造具有专业印刷水准的文档,是广大科研人员出版paper之必备工具。
下载,安装。
第一,类似于写程序源代码之后编译生成结果的风格让我感到很cool,使我找到了久违的编程的感觉!
第二,出来的东西的确很漂亮!
第三,文档中各种引用,修改起来非常方便,完全不用像在word中一样,加了一个引用,后面所有序号的对他们的引用全部要修改(简直是恶梦,抑或是俺比较笨,没有找到word中的相关功能)
给小老板回信顺便告诉他我爱上了LaTex,小老板回信告诉我,(Je l'aime) est un peu fort pour un logiciel informatique. 无语
昨天下午和小老板在大厅喝咖啡,顺便讨论问题,另一老外开始和我们一起喝咖啡,看到老板手里拿的我的报告,一句话都没说拿过去,用笔在上面圈圈点点,我心里有点发毛,莫非是一数学大牛,看到俺的公式不爽? 正疑惑间,他把报告还给了老板。 拿过来看了一眼,faint,居然是在用LaTex的标记帮我修改文章的格式!
老板看到俺惊异的眼神,指了指那人的Tshirt,我从一堆乱七八糟的法语中间一眼就看到Tex几个字母,考,传说中的LaTex发烧友?
那人开始说话,英语,很快,大意是他讲一门课,关于LaTex的,不过他总是让别人帮他讲。我不解,问为啥。他说他喜欢打字。I love typing。
我继续无语,对之敬佩入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
加一些Latex的链接:
哈哈,其实什么都不用写,直接google latex就好了
另外,和latex配合的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工具bibtex看起来也不错,简单使用了一下,发现他似乎太自动了,所有文献的编号的都是自动的,想改都改不了(抑或是俺还没找到正确的方法也有可能)。
15:02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1)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学术研究
评论
(没有名称)
ton article est si cool!!
bon courage!!
mais je ne sais pas LaTex,est-ce qu'il est un logiciel français???
10月1日 18:39
(http://lilianfrancais.spaces.live.com/)
一次失败的尝试
9月28日
一次失败的尝试
开学以后,学校里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原本寂静的校园突然喧闹了许多,especially晚上。老外白天还装的跟个人似的,一到晚上就变态,party经常干到早上四五点钟,喝得烂醉,在校园里叫嚷,在宿舍里聊天。在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之后我突然感到调整一下自己得作息时间以适应这种环境也许是个好主意。
4点睡觉,12点起
第一天
4点准时上床,睡不着,好容易睡了一会儿,醒来睁眼看表,9点,不行,还没到起床时间呢,继续,昏迷了3个小时,12点起床。开始一天得工作。倒是也还算可以。
第二天
总结昨天经验,中午11点半之后,学生下课,开始吵,于是改成3点睡觉,11点起。下午还是那个样子,晚上有点撑不住了,自习不断得打哈欠,尽管下午还和小老板喝了一杯巨strong无比得咖啡。入夜,party依旧,我却再也不能继续工作了。小打一个盹如何,就当睡个午觉吧。不料,一觉睡到大天亮。这觉睡得,舒服啊!
调整作息时间得尝试以失败告终,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14:38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一次失败的尝试
开学以后,学校里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原本寂静的校园突然喧闹了许多,especially晚上。老外白天还装的跟个人似的,一到晚上就变态,party经常干到早上四五点钟,喝得烂醉,在校园里叫嚷,在宿舍里聊天。在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之后我突然感到调整一下自己得作息时间以适应这种环境也许是个好主意。
4点睡觉,12点起
第一天
4点准时上床,睡不着,好容易睡了一会儿,醒来睁眼看表,9点,不行,还没到起床时间呢,继续,昏迷了3个小时,12点起床。开始一天得工作。倒是也还算可以。
第二天
总结昨天经验,中午11点半之后,学生下课,开始吵,于是改成3点睡觉,11点起。下午还是那个样子,晚上有点撑不住了,自习不断得打哈欠,尽管下午还和小老板喝了一杯巨strong无比得咖啡。入夜,party依旧,我却再也不能继续工作了。小打一个盹如何,就当睡个午觉吧。不料,一觉睡到大天亮。这觉睡得,舒服啊!
调整作息时间得尝试以失败告终,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14:38 | 添加评论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转战布雷斯特
8月13日
转战布雷斯特 1
06年8月10日,来到法国整整5个月之后,我背着两个背包,拖着一个大箱子,上了开往Brest的高速火车。来送行的三个好朋友帮我找到坐位,放好行李,离开车也没几分钟了。
一路无话。
火车准时到站,小站上也是人来人往,估计正处于旅游旺季的关系。除了站台,正在看地图,找公车站的功夫,一个法国老人上来和我打招呼,还叫出我的名字。我先是一愣,然后又看到他手里拿着一个纸牌上也写着我的名字,难道是来接俺的?呵呵,寒暄了几句,跟着他来到停车场,上了他的小标志。原来他就是学校里专门负责国际学生的老师,每当有学生刚来这里的时候他都会尽量到车站或机场接他们。我被感动了老半天,一路上和他聊天,原来他是个很搞笑的老头,爱开玩笑,会说几句汉语。
到了学校,他带着俺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校园里非常漂亮,到处是草坪,树木掩映中一栋一栋小楼,最高不过三层,非常安静。安排俺进了宿舍之后,他就忙别的去了。俺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休息了一下。宿舍比在巴黎的时候要小一点点,不过非常紧凑舒适。
傍晚十分,学生会组织这里的新生去城里看音乐节(忘说了,俺们学校在农村),我也跟着去了,音乐节很热闹,就在码头边上的一条街上,有好多玩具给小朋友玩儿,我们也去玩了玩,还有不少卖手工艺品的小摊儿,不过价格都非常贵。当然音乐节少不了音乐,街上有几个乐队,边奏边唱,不过都是西方的流行歌曲,俺欣赏不了,反倒是在旁边一个相对冷清的小街上有几个非洲黑人在表演他们的传统音乐吸引了我。他们用两个鼓,一个沙壶在那里敲敲打打,节奏很动感,声音也很动听。我坐在旁边听了一晚。安排回程的车半夜十二点半才来接我们,这一天可真够累的!
8月11日,上法语课,俺是在最低级班儿。同班其他的几个兄弟更差,老师也不咋地,有些词儿自己还不敢确定到底怎么写。
12日,周六,早上起的早,出去溜达,在学校附近转了一圈,欣赏了一下法国农村的风光。看照片。
太阳还没出来,校园里的路灯还亮着
不知道为什么餐厅里的灯也亮着,难道这里还有早餐吃?

在向南走几步,来到山坡山,便可以看到晨雾中的海峡。


环顾四周身后是宿舍,左侧可以看到学校里老师的别墅。

通向餐厅的长廊,这里的一片宿舍楼,几乎都被这样的长廊连接,估计是常年下雨的缘故,有了长廊就不用总打伞了。

出了校园,天已经大亮。学校处在一个所谓的高科技区,其中还分布着各种高科技公司和大学,就在学校门口的这座小房子,也是其中一个,不过门口的牌子上的字似乎已经被擦去,只留下依稀可辨的痕迹,是不是曾经在这里的公司,在大浪淘沙的竞争中被淘汰了呢?
出门时照了一张,东面,回来时照了一张,西面。


其他一些公司和学校,除了学校,每个建筑规模都不是很大,很别致。






这一组最后一张,我们学校的校门

学校就在海边,号称离海不到200米。去了之后才知道,其实这附近的海岸都是悬崖,从学校到海的直线距离的确很近但是悬崖足有20米以上,只有一个很小的一个小海滩人们可以下到海边,从山间小路走过去到也很惬意。不过今天的路线不是这条小路,因为小路被密林掩盖,什么风景都看不到,我选择了大路,在附近一个学校的楼上,可以看到比较开阔的海峡。恰好有出海的帆船,静静的在水面上移动。

往西看去,便可以看到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在不远处许多帆船还静静的停在小小的港湾之中。

大西洋强劲的海风吹来了大量的水汽,遇到陆地便形成了云,云非常低,移动速度快,所以天也是忽明忽暗,给俺这个摄影初学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沿着公路向东走,路边逐渐可以看到一些民居,这种尖顶小别墅,黑顶白墙,是布列塔尼地区的传统建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格外漂亮。

来到附近的另外一个海滩,看上去正在退潮,海滩上留下一条条海草,正在度假的人们早早的起来赶海了。他们穿着水靴,拎着水桶,拿着铲子呆着手套,装备还挺全。问过之后知道他们在挖海鲜,主要是贝类,比如海红之类的。我也在附近找到了一只长在碎石块儿上的牡蛎,尝了个鲜,也回忆一下美好的童年时光。

海草的形状很奇特,叶子上长满了圆圆的泡儿,我好奇撕开一个发现里面只是空气,原来是海草的救生圈,可以让他们浮在水面上,接受温暖的阳光。

在沙滩上晒着太阳真是舒服,周围一个人也没有,静静的听着海浪拍着沙滩,让人精神放松的快要崩溃。



回来的路上路过几片农田,大麦已经成熟,收割完毕,只留下一卷卷的麦秆。玉米确还绿绿的,棒子也才长了不大的样子。

在一块貌似收割完毕的土地上,聚集了不少的鸟,看上去挺大的,像是海鸥,难道海鸥也吃素,过来捡点儿麦粒儿?

一卷卷的麦杆,农业机械化的反映。


用了一个上午,在附近转了一圈,下个休息日准备往西边转转,那边更靠近大西洋。
20:39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3)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评论
风之影
好片子,很想知道用的是什么相机?
10月26日 6:22
(http://stjeremy.spaces.live.com/)
LiangQ
嘿嘿
去那里玩倒是不错啊
8月22日 6:08
(http://fayspace22.spaces.live.com/)
Sunny
嗯,这个地方真美啊,在田里都是艺术。
农民在法国的地位是不是很高啊?paysan的前面都是国家,呵呵。
周末有机会俺也去海边转转,期待更多的照片。
8月17日 7:55
(http://sunnyyangyun.spaces.live.com/)
8月22日
转战Brest 2
ENST Bretagne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生活动多,刚来第一天就赶上去看concert,其实就是露天音乐节,个人感觉太吵。之后的一周几乎天天晚上有活动,要么跳舞,要么体育活动。这不,这个周末又组织我们郊游,内容是远足加Kayak。Kayak就是独木舟,一只小船,一把浆,靠着它们在大海上遨游,一想就很刺激。
分组被分到最后一组,星期天。之前还有两组在星期六,他们回来的时候绘声绘色的描述天气是多么冷,风是多么大,划船是多么累,搞的俺顿时觉得此行凶多吉少!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临阵脱逃啊。准备好一条短裤一条毛巾,准备上阵了。
星期天,早上大雨倾盆,不过到了集合的时候居然停了,尽管如此,气温已经非常低。好在我们组是下午划船,上午远足。在海边的大风中走了一个上午,终于与另外一组划船的汇合了。看到他们一个个精疲力尽浑身湿透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心中不禁打了个寒战。赶紧把带来的东西全部吃下去,补充能量。终于等到了上船的时间,老师简单讲解了技术要领,就让我们上船了。其实穿着救生衣也没那么冷,下水之后划了两下,发现这船好轻,比我以前划过的任何一条船都轻。于是在练习区划了起来。

等到大家都下水,领队带着头儿,我们便出发了,转出港湾来到海上,明显感到风浪变大,几个浪头过去,我已经坐在一个水盆儿里了。不过,此时已经顾不得冰冷的海水了,只是一个劲儿的划,乘风破浪的感觉真的不错!

大约划了两个小时,到了目的地,领队看了时间还早,便提议大家练习一下落水后重新上船的技术。一个老外扑通一声就翻了下去,在水里折腾了半天终于又爬上了船。

俺犹豫了一会儿,想到难得穿上救生衣,干脆下一次海。于是鼓了鼓劲儿,也翻下去了,浮出水之后定了定神儿,一用力,把船翻了过来。想往船上爬的时候发现已经没力气了,在冰冷的海水里折腾一会儿,体力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抓着船休息了一会儿,才又有力气爬上船。此时才感到浑身有些抖,真的很冷!


不过上了岸,换过衣服,很快就暖和起来了,也没觉得非常累,仔细想想,其实运动量也不是很大。
Kayak,不错!4:38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1)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评论
Sunny
呵呵,怎么有点儿军训的感觉啊,你们那儿可真有意思,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8月26日 10:45
(http://sunnyyangyun.spaces.live.com/)
9月17日
徒步Brest
早就想徒步去一次Brest,今天终于有时间实现了。
早上8点准时出发,背包里只放了地图、巧克力和照相机,轻装上阵。
出了校门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大路有地图没风景,小路有风景没地图。不过看了看天边即将升起的朝霞,想到海边的美景,还是上了小路。
小路是沿着海岸线开出来的,经常傍晚会有很多人散步,不过这会儿还早,只有我一个人欣赏晨曦中的海湾了。不经意回头发现学校里老师的别墅,说是离海很近,但其实是在很高的一个悬崖上的。

转过一个海湾,眼前闪出金色的阳光,虽然没有海上日出那么壮观(因为海在西边),但是也还算漂亮。

继续前行,路边是一片玉米,恰好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玉米棒子都成了红色。早就发现这里的玉米和国内的有所不同,至少和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国内的玉米杆很粗壮,玉米棒也大些。这里的玉米杆很细,但是最搞笑的是,玉米棒都生在大致相同的高度,难道是为了机械化作业专门培育的品种?

边走边照,将近一个小时,突然发现眼前开阔了许多,远处隐约一艘大船停在海湾。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一艘军舰,我发现我已经来到了传说中的海军基地。军舰停在一个围栏里面,外面有一些民用小船,相比之下,更加渺小了。

基地里面是一座巨大的碉堡,看到这个,我突然想起了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迷恋一时的游戏:Commandos,有空儿的时候是否要温习一下呢?


正在照相,一位出海的老人拖着船从我面前走过,对于我们神秘而刺激的事儿,对于他来说也许是每天赖以维持生计的工作?

下到小港口,西边有一个灯塔高高的守望着过往的船只

上了岸,路两边都是海军的地盘,戒备森严。


只有小草不顾危险奋力的往上爬。

军营里还有运动场。

又走了一个小时,终于进城了,小小的教堂,无人的街道,格外宁静。

一座小塔,以前曾经进去过,里面有三层,保存了一些Bretagne地区的历史资料,给游人免费参观。

城里的一座桥,高达的柱子上面吊着胳膊粗的钢缆,似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桥面吊起来?
海边的一个城堡,现在一半是海洋馆,一半是海军基地,前面的碑是纪念二战时在这里失踪的美国大兵的。美国人,全世界到处都是他们的亡灵。

进了城里,看到一处正在建造的房子,这种Bretagne风格的小别墅的尖顶也都是用木梁造的,盖一个房子就三个人,不紧不慢。

转了一圈城里的商业街,虽然是周六,也只是三三量量的人,懒散的走在街上,也许是时间还早(已经1点了,汗)

回来的路上,偶然看见路边的分类垃圾回收桶,几个老人正在把自己袋子里的各种垃圾分别扔到相应的桶里,有人似乎还是开着车来的。

走了6个半小时,下午两点半,终于来到此行的终点,家乐福超市,国内老妈的最爱,呵呵。俺也要在这里搞定一周的食物。

14:29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6)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评论
Bing
一晃好长时间没练了,好,下次变细点儿
12月10日 19:39
(http://icelus1977.spaces.live.com/)
云中漫步者
已经开始练上啦,感觉PP上下的黑条太粗了。
11月30日 17:04
(http://alwayscy.spaces.live.com/)
Bing
嘿嘿,赶紧回去实验烤月饼去,俺这边急着学呢。
9月18日 20:53
(http://icelus1977.spaces.live.com/)
(no name)
走了6个半小时,太强了阿,佩服佩服:)
9月18日 14:26
(http://zhysally.spaces.live.com/)
Bing
闲蛋,当然不怕了,呵呵。
9月18日 4:39
(http://icelus1977.spaces.live.com/)
Sunny
嗯,看来你脚力大长啊,呵呵,以后不怕陪我逛街了吧:)
9月17日 17:31
(http://sunnyyangyun.spaces.live.com/)
转战布雷斯特 1
06年8月10日,来到法国整整5个月之后,我背着两个背包,拖着一个大箱子,上了开往Brest的高速火车。来送行的三个好朋友帮我找到坐位,放好行李,离开车也没几分钟了。
一路无话。
火车准时到站,小站上也是人来人往,估计正处于旅游旺季的关系。除了站台,正在看地图,找公车站的功夫,一个法国老人上来和我打招呼,还叫出我的名字。我先是一愣,然后又看到他手里拿着一个纸牌上也写着我的名字,难道是来接俺的?呵呵,寒暄了几句,跟着他来到停车场,上了他的小标志。原来他就是学校里专门负责国际学生的老师,每当有学生刚来这里的时候他都会尽量到车站或机场接他们。我被感动了老半天,一路上和他聊天,原来他是个很搞笑的老头,爱开玩笑,会说几句汉语。
到了学校,他带着俺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校园里非常漂亮,到处是草坪,树木掩映中一栋一栋小楼,最高不过三层,非常安静。安排俺进了宿舍之后,他就忙别的去了。俺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休息了一下。宿舍比在巴黎的时候要小一点点,不过非常紧凑舒适。
傍晚十分,学生会组织这里的新生去城里看音乐节(忘说了,俺们学校在农村),我也跟着去了,音乐节很热闹,就在码头边上的一条街上,有好多玩具给小朋友玩儿,我们也去玩了玩,还有不少卖手工艺品的小摊儿,不过价格都非常贵。当然音乐节少不了音乐,街上有几个乐队,边奏边唱,不过都是西方的流行歌曲,俺欣赏不了,反倒是在旁边一个相对冷清的小街上有几个非洲黑人在表演他们的传统音乐吸引了我。他们用两个鼓,一个沙壶在那里敲敲打打,节奏很动感,声音也很动听。我坐在旁边听了一晚。安排回程的车半夜十二点半才来接我们,这一天可真够累的!
8月11日,上法语课,俺是在最低级班儿。同班其他的几个兄弟更差,老师也不咋地,有些词儿自己还不敢确定到底怎么写。
12日,周六,早上起的早,出去溜达,在学校附近转了一圈,欣赏了一下法国农村的风光。看照片。
太阳还没出来,校园里的路灯还亮着
不知道为什么餐厅里的灯也亮着,难道这里还有早餐吃?

在向南走几步,来到山坡山,便可以看到晨雾中的海峡。


环顾四周身后是宿舍,左侧可以看到学校里老师的别墅。

通向餐厅的长廊,这里的一片宿舍楼,几乎都被这样的长廊连接,估计是常年下雨的缘故,有了长廊就不用总打伞了。

出了校园,天已经大亮。学校处在一个所谓的高科技区,其中还分布着各种高科技公司和大学,就在学校门口的这座小房子,也是其中一个,不过门口的牌子上的字似乎已经被擦去,只留下依稀可辨的痕迹,是不是曾经在这里的公司,在大浪淘沙的竞争中被淘汰了呢?
出门时照了一张,东面,回来时照了一张,西面。


其他一些公司和学校,除了学校,每个建筑规模都不是很大,很别致。






这一组最后一张,我们学校的校门

学校就在海边,号称离海不到200米。去了之后才知道,其实这附近的海岸都是悬崖,从学校到海的直线距离的确很近但是悬崖足有20米以上,只有一个很小的一个小海滩人们可以下到海边,从山间小路走过去到也很惬意。不过今天的路线不是这条小路,因为小路被密林掩盖,什么风景都看不到,我选择了大路,在附近一个学校的楼上,可以看到比较开阔的海峡。恰好有出海的帆船,静静的在水面上移动。

往西看去,便可以看到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在不远处许多帆船还静静的停在小小的港湾之中。

大西洋强劲的海风吹来了大量的水汽,遇到陆地便形成了云,云非常低,移动速度快,所以天也是忽明忽暗,给俺这个摄影初学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沿着公路向东走,路边逐渐可以看到一些民居,这种尖顶小别墅,黑顶白墙,是布列塔尼地区的传统建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格外漂亮。

来到附近的另外一个海滩,看上去正在退潮,海滩上留下一条条海草,正在度假的人们早早的起来赶海了。他们穿着水靴,拎着水桶,拿着铲子呆着手套,装备还挺全。问过之后知道他们在挖海鲜,主要是贝类,比如海红之类的。我也在附近找到了一只长在碎石块儿上的牡蛎,尝了个鲜,也回忆一下美好的童年时光。

海草的形状很奇特,叶子上长满了圆圆的泡儿,我好奇撕开一个发现里面只是空气,原来是海草的救生圈,可以让他们浮在水面上,接受温暖的阳光。

在沙滩上晒着太阳真是舒服,周围一个人也没有,静静的听着海浪拍着沙滩,让人精神放松的快要崩溃。



回来的路上路过几片农田,大麦已经成熟,收割完毕,只留下一卷卷的麦秆。玉米确还绿绿的,棒子也才长了不大的样子。

在一块貌似收割完毕的土地上,聚集了不少的鸟,看上去挺大的,像是海鸥,难道海鸥也吃素,过来捡点儿麦粒儿?

一卷卷的麦杆,农业机械化的反映。


用了一个上午,在附近转了一圈,下个休息日准备往西边转转,那边更靠近大西洋。
20:39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3)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评论
风之影
好片子,很想知道用的是什么相机?
10月26日 6:22
(http://stjeremy.spaces.live.com/)
LiangQ
嘿嘿
去那里玩倒是不错啊
8月22日 6:08
(http://fayspace22.spaces.live.com/)
Sunny
嗯,这个地方真美啊,在田里都是艺术。
农民在法国的地位是不是很高啊?paysan的前面都是国家,呵呵。
周末有机会俺也去海边转转,期待更多的照片。
8月17日 7:55
(http://sunnyyangyun.spaces.live.com/)
8月22日
转战Brest 2
ENST Bretagne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生活动多,刚来第一天就赶上去看concert,其实就是露天音乐节,个人感觉太吵。之后的一周几乎天天晚上有活动,要么跳舞,要么体育活动。这不,这个周末又组织我们郊游,内容是远足加Kayak。Kayak就是独木舟,一只小船,一把浆,靠着它们在大海上遨游,一想就很刺激。
分组被分到最后一组,星期天。之前还有两组在星期六,他们回来的时候绘声绘色的描述天气是多么冷,风是多么大,划船是多么累,搞的俺顿时觉得此行凶多吉少!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临阵脱逃啊。准备好一条短裤一条毛巾,准备上阵了。
星期天,早上大雨倾盆,不过到了集合的时候居然停了,尽管如此,气温已经非常低。好在我们组是下午划船,上午远足。在海边的大风中走了一个上午,终于与另外一组划船的汇合了。看到他们一个个精疲力尽浑身湿透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心中不禁打了个寒战。赶紧把带来的东西全部吃下去,补充能量。终于等到了上船的时间,老师简单讲解了技术要领,就让我们上船了。其实穿着救生衣也没那么冷,下水之后划了两下,发现这船好轻,比我以前划过的任何一条船都轻。于是在练习区划了起来。

等到大家都下水,领队带着头儿,我们便出发了,转出港湾来到海上,明显感到风浪变大,几个浪头过去,我已经坐在一个水盆儿里了。不过,此时已经顾不得冰冷的海水了,只是一个劲儿的划,乘风破浪的感觉真的不错!

大约划了两个小时,到了目的地,领队看了时间还早,便提议大家练习一下落水后重新上船的技术。一个老外扑通一声就翻了下去,在水里折腾了半天终于又爬上了船。

俺犹豫了一会儿,想到难得穿上救生衣,干脆下一次海。于是鼓了鼓劲儿,也翻下去了,浮出水之后定了定神儿,一用力,把船翻了过来。想往船上爬的时候发现已经没力气了,在冰冷的海水里折腾一会儿,体力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抓着船休息了一会儿,才又有力气爬上船。此时才感到浑身有些抖,真的很冷!


不过上了岸,换过衣服,很快就暖和起来了,也没觉得非常累,仔细想想,其实运动量也不是很大。
Kayak,不错!4:38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1)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评论
Sunny
呵呵,怎么有点儿军训的感觉啊,你们那儿可真有意思,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8月26日 10:45
(http://sunnyyangyun.spaces.live.com/)
9月17日
徒步Brest
早就想徒步去一次Brest,今天终于有时间实现了。
早上8点准时出发,背包里只放了地图、巧克力和照相机,轻装上阵。
出了校门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大路有地图没风景,小路有风景没地图。不过看了看天边即将升起的朝霞,想到海边的美景,还是上了小路。
小路是沿着海岸线开出来的,经常傍晚会有很多人散步,不过这会儿还早,只有我一个人欣赏晨曦中的海湾了。不经意回头发现学校里老师的别墅,说是离海很近,但其实是在很高的一个悬崖上的。

转过一个海湾,眼前闪出金色的阳光,虽然没有海上日出那么壮观(因为海在西边),但是也还算漂亮。

继续前行,路边是一片玉米,恰好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玉米棒子都成了红色。早就发现这里的玉米和国内的有所不同,至少和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国内的玉米杆很粗壮,玉米棒也大些。这里的玉米杆很细,但是最搞笑的是,玉米棒都生在大致相同的高度,难道是为了机械化作业专门培育的品种?

边走边照,将近一个小时,突然发现眼前开阔了许多,远处隐约一艘大船停在海湾。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一艘军舰,我发现我已经来到了传说中的海军基地。军舰停在一个围栏里面,外面有一些民用小船,相比之下,更加渺小了。

基地里面是一座巨大的碉堡,看到这个,我突然想起了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迷恋一时的游戏:Commandos,有空儿的时候是否要温习一下呢?


正在照相,一位出海的老人拖着船从我面前走过,对于我们神秘而刺激的事儿,对于他来说也许是每天赖以维持生计的工作?

下到小港口,西边有一个灯塔高高的守望着过往的船只

上了岸,路两边都是海军的地盘,戒备森严。


只有小草不顾危险奋力的往上爬。

军营里还有运动场。

又走了一个小时,终于进城了,小小的教堂,无人的街道,格外宁静。

一座小塔,以前曾经进去过,里面有三层,保存了一些Bretagne地区的历史资料,给游人免费参观。

城里的一座桥,高达的柱子上面吊着胳膊粗的钢缆,似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桥面吊起来?

海边的一个城堡,现在一半是海洋馆,一半是海军基地,前面的碑是纪念二战时在这里失踪的美国大兵的。美国人,全世界到处都是他们的亡灵。

进了城里,看到一处正在建造的房子,这种Bretagne风格的小别墅的尖顶也都是用木梁造的,盖一个房子就三个人,不紧不慢。

转了一圈城里的商业街,虽然是周六,也只是三三量量的人,懒散的走在街上,也许是时间还早(已经1点了,汗)

回来的路上,偶然看见路边的分类垃圾回收桶,几个老人正在把自己袋子里的各种垃圾分别扔到相应的桶里,有人似乎还是开着车来的。

走了6个半小时,下午两点半,终于来到此行的终点,家乐福超市,国内老妈的最爱,呵呵。俺也要在这里搞定一周的食物。

14:29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6) | 发送消息 | 引用通告 (0) | 写入博客 | 流水帐
评论
Bing
一晃好长时间没练了,好,下次变细点儿
12月10日 19:39
(http://icelus1977.spaces.live.com/)
云中漫步者
已经开始练上啦,感觉PP上下的黑条太粗了。
11月30日 17:04
(http://alwayscy.spaces.live.com/)
Bing
嘿嘿,赶紧回去实验烤月饼去,俺这边急着学呢。
9月18日 20:53
(http://icelus1977.spaces.live.com/)
(no name)
走了6个半小时,太强了阿,佩服佩服:)
9月18日 14:26
(http://zhysally.spaces.live.com/)
Bing
闲蛋,当然不怕了,呵呵。
9月18日 4:39
(http://icelus1977.spaces.live.com/)
Sunny
嗯,看来你脚力大长啊,呵呵,以后不怕陪我逛街了吧:)
9月17日 17:31
(http://sunnyyangyun.spaces.live.com/)
Subscribe to:
Posts (Atom)